4月14日星期五
EASTER四天假期第一天。原本約好哥哥去馬鞍山行山。由馬鞍山去昂平草原再到西貢買海鮮,但因為早一兩天下雨,上馬鞍山的路會很濕滑,而他們也好像不太想行山。於是只有我跟熊人放下BB豬,二人去行山。
今天行萬宜水庫,12年剛相識時一起行過,說到底都是世界地質公園,值得一去再去。我們坐99號巴士再轉94號巴士,過了北潭涌的閘口,也是麥理浩徑第一段。先經過西壩再到東壩。
見到周潤發夫婦,但今天太多遊人,他正在跑步,沒有停下來跟我們拍照。
登上萬宜水庫,可以一覽群山與灣岸的美景!萬宜水庫在2009年11月,獲列為當時香港國家級地質公園(2011年獲接納為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)的一部分,以世界罕見的大規模酸性流紋質火山岩柱聞名。萬宜水庫建於1971年,1979年完工,容量達2.8億立方公尺,是香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塘。
萬宜水庫主要分為東、西兩條主壩,當中以東壩最為聞名。近年亦成為了香港地質公園。當天有不少導賞團呢,我們一口氣走進去大約用了個多小時。
破邊洲破邊洲猶如一道被巨斧劈開、立在海面之上的石壁,氣勢磅礡。破邊洲坐落在糧船灣東端,與萬宜東壩相對。它本是糧船灣的一部分,在經年累月的海浪侵蝕下,形成了一個孤獨的小島,地理學上稱作「海蝕柱」,大自然的力量在此展露無遺。
六角形岩柱這個有逾億年的大自然遺產,可以在西貢看到!在萬宜水庫的東壩、浪茄及西灣一帶,佈滿六角形岩柱群,有如凝固了的流瀑一樣,而東壩則是觀察六角形岩柱群的最佳位置。這些岩柱群是由熔岩、岩屑及火山灰的混合物冷卻後收縮而成,在劇烈的地殼移動下,尚未完全凝固的岩柱被扭曲摺疊,形成一幅巨大的天然壁畫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令人嘆為觀止!
海蝕洞西貢半島沿岸的岩石,因長期受海風及海浪侵蝕,形成了特別的海蝕地貌。在「萬宜地質步道」的盡頭,就是海蝕洞的入口,您可以近距離觀賞,但為安全起見,切勿進入洞內,也不應攀爬海蝕洞的岩壁。
萬宜水庫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,是香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塘。水庫建於1979年 ,當時政府築起兩道堤壩,將西貢半島與糧船灣洲相連接。該兩道堤壩現稱東壩及西壩,而糧船灣洲則改稱糧船灣。
萬宜水庫的環湖路線主要連接吹筒坳、西灣山、浪茄灣、東壩及西壩。此外,又有多道山徑通往大枕蓋、鹿湖、橫頭墩、禽蟝石頂、螺地墩、西灣、西灣山、罾棚角咀、獨孤山、花山、白腊、北丫、大蛇頂、上窰及擺頭墩等地,路線可謂多不勝數。
如要前往萬宜水庫,最便捷的方法是乘坐巴士至上窰,再沿大網仔路上行若15分鐘至水庫的西岸。
上窰 › 萬宜凹 › 西灣亭 › 吹筒坳 › 西灣山 › 浪茄 › 萬宜東壩 › 萬宜西壩 › 萬宜凹 › 上窰
在上窰下車後,前行不久便是麥理浩徑第一段的起點。沿著大網仔路上走,便會到達萬宜凹的分岔口。由此左走踏上西灣路,沿萬宜水庫旁的車道一直走便會到達西灣亭。循地圖資料牌旁的水泥徑前往吹筒坳,在分支處右轉(前方可下降至西灣)接逆走麥理浩徑登上西灣山。走過涼亭後,繼續走下降至浪茄沙灘。
錨形石防波堤建在萬宜水庫東壩外的防波堤,由7,000多個混凝土錨形石組成,阻擋著海浪對西貢海岸的衝擊,遠看儼如一道海上長城,蔚為奇觀。在東壩上的路旁,豎立著一個巨型錨形石,紀念興建水庫時犧牲的工程人員。
我們在這裡逗留了大約一小時就坐的士出西貢區,因為要趕著買海鮮回家吃吃。
其實應該走來回才有足夠運動量呢。
五年後我們再回來已經有小孩了。
日後要帶BB來呢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